期刊简介   About
刊名:金融经济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湖南省金融学会
国内刊号:CN 43-1156/F
国际刊号:ISSN 1007-0753
邮发代号:42-195
语种:中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投稿邮箱:
投稿QQ:
录用查询 Search
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文章简要 >> 正文

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途径

发表时间:2018年8月10日 浏览:482次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已经将审计工作的开展作为重要内容,具有非常好的监督和控制效果。审计工作的开展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在职能作用上非常明显,所以,审计风险的问题逐渐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将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途径。

【关键词】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控制途径;研究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审计工作的开展后一直在封闭状态,然而现阶段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发现了很多贪腐案件的线索,同时,还显现了有一些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制度性障碍和矛盾以及管理漏洞,给予了国家发展有效地政策建议依据,可以说,审计工作已经受到很多民众的关注,并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彰显保障作用,这是我国治理系统中不可缺离的一个部分。

一、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客体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

1.被审计单位自身的财务状况。就被审计单位来说,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对审计风险造成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被审计单位的盈利状况和流动性状况与负债状况以及财务成长性等多个方面。对于盈利状况的分析,当被审计单位出现连几年降低利润和亏损的问题,就会导致被审计单位的资金链彻底断裂的现象。在流动性上,当被审计单位出现长期营运资金不足的情况,就会发生资金链的断裂风险。在负债问题上,当被审计单位出现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就说明该单位的负债压力非常大,如果在未来发生紧急还款,该单位就会受到资金链断裂的影响。就财务成长性而言,当被审计单位的依赖举债筹资的现象日益明显,就会在经济不景气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就算属于债务融资,长时间的借款与短期借款在企业中的影响存在差异,短期借款则要求该单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支出大笔现金,压力较大。2.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对于所有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风险和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产生直接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及时发现并彻底纠正在经济业务当中存在的差错,所以,审计人员总是按照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对审计重点浓郁审计方法进行确定。对审计风险造成影响的因素不只有宏观经济与行业环境等外部因素,同时,还有持续性的经营能力和内部的控制制度与战略规划等内部因素。因此,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查出被审计单位的错误与舞弊问题,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率。反而,制度的不完善性,则会导致错误与舞弊不能及时暴露,并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制造了困难,审计风险越来越大。因为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以往的经营活动进行设立的,就算是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是要按照环境变化进行随时改进,如果环境变化非常大,该单位的内部控制效果就会直线下降。此外,如果不能对制度进行落实,也很难达到高效的内部控制目的。

()审计主体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

1.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拥有专业的知识以及专业的业务能力,是我国审计人员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我国对于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人员要有和审计活动之间适应的素质,不但维护党与国家的利益,还要实现上述要求,可以说,审计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或造成审计行为出现偏差,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差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的监控上不具备严格性,审计师的专业能力非常弱,进而提升审计风险的发生率。所以,审计人员字顺的能力素质高低,对审计风险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2.审计方法的合理性。抽样审计的方式主要是按照总体当中的部分样本特征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我国现阶段的审计工作秉承的是成本收益的原则,总是和企业的内控执行能力进行结合实施抽样审计,导致审计风险发生。一是,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抽样技术的可靠性,对审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存在缺陷性或者是不能对科技技术进行驾驭,就会造成审计风险发生。加之,如果样本数量不充足,就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受到审计成本的影响,审计人员在选择审计方法的过程中会结合成本因素进行,如果部分方法需要大量耗费时间和精力,就会被舍弃,但是该取舍的审计方法会造成意见偏差。

()审计环境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干预程度上。在现阶段的体制环境下,审计机关的业务开展受到上级审计部门的指导,然而其行政的隶属关系还是在地方政府中。国家进行审计的对象,主要是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该单位的审计结果好坏对政府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遭遇很大的困难。如果还是根据上级审计机关进行指导,按照审计准则的标准,并对审计程序进行履行,得到审计结论,那么,审计机关就会存在较小的风险,然而地方政府的干预,会使得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当遵循地方政府本身的意志特意地实施内部平衡和地方保护,就会对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造成影响,还会改变审计结论,提升审计风险的发生几率。就算时国家的审计署,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也是不能彻底防止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能够充分配合。所以,政府干预的程度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产生直接影响。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途径分析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结构优化

对于审计项目组来说,要对审计人员的结构进行优化。一般而言,审计项目组下又被分为不同的审计小组,要按照具体情况分散核查总部分析,此时,在配备审计组成员的过程中,要注意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结构。一是,选择一个比较合适地小组组长。审计小组开展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审计组长之间的能力联系非常紧密,要在选派审计组长的过程中,选择一个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和职位比较高的人员,对本小组的审计工作进展进行负责;二是,对小组主审的业务骨干进行确定。主要是由30-40岁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进行承担,主要原因在于,审计工作开展时,负责和审计组间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并对信息进行上传下达,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和取证等。除此之外,还要运用以老带新的方法,特别是刚入职的人员,在参与审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增强“实战能力”,选择具备丰富经验的人员作为导师,实施“传帮带”,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人员的合理配置上不但可以促进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与效果提升,同时,还能对高素质的审计队伍进行培养。

()加强对审计问题的整改

主要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整改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善的有效途径。我国审计部门发现的诸多问题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性所导致的,所以,被审计单位应该以此为契机,归纳和分析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原因,能够为审计工作的效率进行提高,做好质量保障;二是,整改审计单位中发现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力度。不但对制度缺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一些是和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有关的,被审计单位的实施整改时,能够通过具体的措施监督内部控制的制度有效执行;三是,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形式进行整改,对于部分问题来说,需要追究工作人员的党纪和政纪责任,或者是移送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提升被审计单位的依法经营意识。

()加强对于审计方法与技术的改进

对于审计机关来说,需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索一个国家级的审计体系,并将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推到新的台阶,促进审计方法和技能有所提升,避免突发的一些审计风险。同时,还要对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进行加强,做好网络设施的建设和主机以及存储设施的建设。分析和深入研究现场审计的实施系统(AO)功能。利用高速的宽带网络和新型的移动性通信技术以及“云计算”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AO审计业务的处理功能不断提高。此外,还要在和国计民生与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审计当中,对联网的审计技术进行广泛应用,积极地探索有助于专业领域动态化的审计工作,还要组织跨部门对跨行业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对联网审计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制度进行健全,控制数据安全与权限,促进联网审计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还要探索相关信息系统的审计。摄入研究被审计单位在信息系统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经济性,分析信息系统由于缺陷所造成的信息系统的各方面风险。除此之外,还要组织研究并建立有助于电子政务政策的落实和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等问题的审计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并反映有关问题以及隐患,进而保障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的顺利开展和稳定运行。还要继续制定相关制度,对信息化环境下我国审计工作获取数据的接口标准和审计数据的规划与审计数据库的建设规范进行建立,提高相关标准与规范的落实程度,使得审计数据在获取和建设以及运用过程中有标准可依。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风险隐患的揭示

国家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发展风险隐患进行揭示,并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还要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但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揭示,给予重要风险一定的控制意见,还要对被审计单位后续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改善,要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此外,审计工作还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体制影响因素以及制度性问题和矛盾以及障碍进行反映,该体制机制的制度性问题可以说是广泛存在的,需要国家进行统筹解决,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其运用大量数据与典型的案例进行支撑,并站在第三方立场上进行分析,把相关情况反映给政府部门,继而帮助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制定制度,对漏洞进行堵塞,这是被审计单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除此之外,审计工作在某些时候还是会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特殊事项以及困难进行反映,帮助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在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不但可以促进被审计单位中的管理水平,还能够使得其经营活动向规范化发展,所处的环境更健康,从长期发展的立场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营绩效,并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

()加强审计监督部门之间的协作力度

对审计工作加强协作配合,能够降低政府的非正常干预,并能够对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进行保障。相关部门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充分了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将审计工作中需要的资料进行提供,确保配合的紧密度,还要加强纪检监察和巡视与监事会以及公检法等审计工作开展的协作力度,高效运转监督工作,可以说,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供资料与数据,所以,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在法律的基础上,对审计资料的获取权进行保障,还要落实保密责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以及审计环境三个方面,其和审计风险之间产生负相关。因此,对于相关人员来说,要加强对于上述因素的重视,并深入分析,制定出解决策略,对审计单位自身的素质进行提升,揭示安全隐患,并加强监督等,进而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吴红虹,彭文良.大数据时代对CPA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影响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1):50-51.

[2]陈彩霞.探究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210-211.

[3]金智颖.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影响因素——以房地产企业为对象[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7):211-213.

[4]王焱.浅谈外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和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75.

[5]孙秀娟,吕晓宇,付佳,王雪纯.审计风险模型中检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159-161.

[6]彭启发,陈志朵.云计算对审计风险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5(28):64-66.

上一篇: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2018-08-09

下一篇: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8-08-13